哺乳母牛就是產后哺育犢牛時期的母牛,此時加強對母牛的飼養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哺乳母牛的消化特點:
母牛在分娩前1-3天食欲會略有降低并伴有消化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要精準供給營養,除采食優質飼草外還要供給優質的精料,以此來補充臨產母牛對營養的額外需求。此時為了適應母牛食欲和消化機能的減退可調制成粥狀進行飼喂,但不使用過多的水浸泡,以免影響母牛正常飲水。產后應該以恢復母牛體質的目的,在飼料上增加適口性,刺激牛的食欲。產后母牛飼草應以優質干草為主(此時不能夠更換飼草種類,以免發生消化類疾病)。精料飼喂量不能過多,要循序漸進地增料,但要特別注重飼料營養,要供應真正具有營養調控功能的精料。此時如果母牛食欲不振可添加少量糖進行增味兒,刺激食欲。
母牛在哺乳期所消耗的營養要比妊娠后期消耗的還要多。犢牛產后的兩個月內每天的哺乳量在5-7kg,若不給母牛提供能夠適應哺乳營養需求的精料,母牛泌乳量會下降,掉膘,損害母牛的健康,造成犢牛營養不良和母牛產后兩月內不能及時發情準配影響養殖效益。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市場上飼料產品良莠不齊,而養殖戶在選擇過程中沒有一個衡量標準,這是不行的。我們選擇母牛哺乳期飼料的標準就是:第一,能讓母牛奶水足的母牛料,保證犢牛哺乳。第二,能讓母牛產后不掉膘的母牛料。第三,能讓母牛積蓄充足的體能,有能力確保母牛兩個月以內發情準配,一年確保一個牛犢的母牛料。總結一下:“奶水足、不掉膘、發情快”,這就是我們選擇哺乳期母牛料的標準。中正母牛料(精料補充料或濃縮料加玉米)是根據牛的味覺特點選用原料,適口性好,其氨基酸組成與母牛體內氨基酸相協調,母牛在哺乳期過程所需要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得到有效補充,滿足母牛自身營養代謝需求和發情配種的生理需求。廣大用戶在使用中正母牛料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刷新著奇跡:有母牛一產四胞胎母乳喂養全部成活的,更多產后兩月以內發情準配和平均十一個月一頭犢的好成績(詳見:中正集團公眾號)。
母牛分娩后,由于大量失水,可以喂母牛以溫熱足量的麩皮鹽水(麩皮1㎏、鹽0.2kg、溫水10㎏)注:若母牛產前有乳房水腫發生,將鹽換成紅糖。可以起到暖腹、充饑、增腹壓的作用。同時喂給母牛優質、柔軟的干草1-2㎏。為了促進母牛的子宮恢復和惡露的排出,還可以補給益母草熱紅糖水(益母草250g、水1.5kg煎成水劑后再加1kg紅糖、水3kg)每日一次,連服2-3天。 此外要保持充足、清潔、飲水、適溫的飲水。一般產后1-5天應供給溫水,水溫37-40℃之間,以后逐漸降至常溫。
益母草禁忌:孕牛禁用功能活血祛瘀、利水消腫、有興奮子宮、加快收縮的作用,產后服用有助于幫助子宮復原,促進惡露排出。取用時間:盛花季節、可晾干備用,干枯結籽后不可取用。
母牛產犢后十天內,都處于恢復階段,要限制精料以及根莖類飼料喂量,若此時營養過高,特別是能量類精料(玉米)給的過多,母牛會食欲不好、消化系統出現失調,容易加重母牛的乳房水腫或發炎,有時候會因鈣、磷失調引起產后熱乳癥的發生(產后癱瘓),這種情況易出現在高產母牛身上,另外我們要注意對于產后過肥和過瘦弱的母牛必須進行適度飼養,調整母牛體態。弱牛產犢后3天內喂給優質的干草,3-4天后可喂給青綠飼料或精料。6-7日后便可逐漸增加到正常量。